《法治周末》记者 王京仔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催生了无限创新可能,直播、微短剧等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在给社会经济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使得相关数智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7月25日举办的“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知识产权与合规治理论坛”上,业内人士针对多种互联网新业态如何构建知识产权与合规治理的体系展开了讨论。
“互联网领域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核心场景,也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及合规治理的关键阵地。”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戴炜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新质生产力的跃升,是一场由技术、数据和制度共同驱动的深刻变革。它既依赖底层技术的突破,也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再创造,更取决于创新成果能否得到及时、充分、稳定的法律保护。
如何加强直播电商行业合规治理
近年来,我国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迅速,人工智能、数字人等技术在该行业的应用又催生出许多新业态,而由此引发的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乱象也逐渐显现。
近几个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则频频对直播电商行业乱象亮剑。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直播电商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6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的《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7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专项整治直播电商突出问题部署推进会。
“以北京为例,直播电商已形成内容生产、供应链整合、消费升级的完整生态链,全市累计认定35个特色直播电商基地,预计今年年底纳入统计的直播电商交易额将突破1.5万亿元。”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王博结合直播电商监管实践,探讨如何加强相关合规治理。
面对行业乱象,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过“以制度创新护航发展、以数智监管强化治理、以多方共治优化生态”等三个大的方面加强监管。
具体而言,制度创新方面,包括出台合规制度新规范、建立综合监管的新机制、赋能平台发展新举措。例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发布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不合理经营行为十项措施;出台全国首个直播带货合同示范文本,厘清平台经营者与直播间运营者之间的权责关系;依托北京市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机制,会同网信、广电等11家部门创建直播电商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开展全国首个信用数据开放试点,向平台企业共享经营者异常名录等。
数智监管方面,包括强化技术赋能、聚焦民生关切、突出问题导向。例如,建设平台经济综合监管服务系统,全国首创直播电商平台主体等全景画像;运用AI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8000余家重点直播间实施24小时轮循监测;与一万余家连锁餐饮商户为重点,加强餐饮外卖直播监管;聚焦刷单炒信顽疾,创新采用平台数据穿透+资金流向溯源复合取证模式,成功查办全国首例职业弹幕人案件等。
多方共治方面,政企协同,共育发展沃土;服务凝聚,维护群体权益;区域协作,探索监管路径。例如,全国首创平台驻企合规发展服务站模式,对平台及相关机构开展一对一帮扶230余次;通过“市监友新 世间有爱”行动建成暖心驿站431个,爱心商户492家,有效解决网约配送员休息难、用餐难、充电难问题;建立京浙沪冀籍四地网络市场监管协同机制等。
如何避免盗版产业链冲击微短剧行业生态
微短剧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影视业态,已成为我国当前互联网内容生态构建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今年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的用户规模达6.62亿人,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涨到101分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渗透力的内容形态。
在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微短剧行业侵权盗版、版权纠纷争议问题频现。通过网盘、盗版网站、短视频平台等多种途径,低价兜售大量短剧盗版资源,甚至新剧在平台上线前即遭盗版泄露。
事实上,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与行业组织已经形成合力,在积极推动微短剧版权保护政策落地。今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3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指导、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微短剧和微电影工委会主办的“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微短剧版权服务平台”正式发布;4月,中国版权协会宣布成立微短剧工作委员会维权中心;5月,国家版权局、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剑网2025”专项行动,加强对微短剧在内的多种视听作品的版权保护。
“投资几十万元制作的短剧,盗版平台2.9元就能解锁全集。这是对整个行业的巨大伤害。”映宇宙集团执行总裁、总编辑夏晓晖在论坛上表示,随着微短剧的发展,盗版链条也在不断滋生,导致创作者收益受损、创作热情受挫,更挤压正版生存空间,加剧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也对整个行业生态造成冲击。
夏晓晖透露,据估算,仅映宇宙2023年至2024年因盗版造成的直接收入损失就达数千万元。而维权成本高、判赔金额低、举证流程复杂以及平台规则不一等,是微短剧行业版权维权面临的难点。
对此,夏晓晖介绍,映宇宙在内部审核机制中加入了版权保护考量,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固定版权这一无形资产。同时,通过与视频平台合作,持续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借助技术手段对上传的微短剧进行版权筛查,从源头阻止侵权内容上线。
“盗版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行业存亡的‘命门’。”夏晓晖建议,将微短剧纳入著作权法特别保护范畴,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增强全行业的版权保护意识。
智能家居养老服务面临合规挑战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养老、智慧养老理念在养老服务业中不断兴起。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预测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21万亿元。
“一类老年人对技术完全不懂,没有隐私意识,还有一类老年人则对隐私要求非常高,担心自己被别人骗、被别人坑。”萤石云解决方案总监胡明辉分析了智能家居养老服务行业面临的合规挑战,由于行业准入门较低,很多企业存在恶意收集信息、信息泄露等问题。
老年人使用智能门锁时,如何有效防止照片和视频造假开门;子女想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但老年人不愿意在卧室放置摄像机也不愿意戴手表,应该怎么办;老年人使用手机的加大字体和语音播报功能时,如何保护隐私……老年人使用智能家居养老产品时,在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有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针对卧室中的老年人监测问题,萤石推出了一款靠毫米波雷达监测人体的呼吸和心律的产品,可以监测到老年人睡了多久,睡得好不好,浅睡眠多久等。此外,还有报警等功能,如老年人半夜离床30分钟未回,就触发异常警告;如果一段时间呼吸频率不正常就会进一步监测血压,而子女都可以即使查看相关老年人健康信息和报警记录。
“合规设计上我们投入巨大,构建了从硬件端到平台端到用户终端的三级框架。”胡明辉介绍,其措施是从物理安全到系统安全到运用安全。如数据安全治理框架方面,公司有网络安全委员会,也有数据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委员会,全面统筹整个公司的合规和信息安全,还专门有一个安全的评价和监督体系;首先是内容先加密,之后传输的时候再加密,以端到端的加密方式最大化保护安全。